2013【夢之屋】尋回散佚的匠人- 製本家




書本裝幀(Bookbinding)一直是書籍製作過程中最容易令人忽略的環節,時至今日,仍然有人 默默地堅持以手工方式進行,他們是「製本家」,世界上一位專業的製本家,需要至少十年的養成期才算出道,這是非常緩慢的磨練,漫長的十年,若不是磨掉熱 情,就是精鍊出對製本裝幀的熱忱了.當一位製本家手中接過作者的手稿時,腦中就開始思索如何挑選紙張及裝幀方式,要如何彰顯縫書造冊的能量.(早期買書的 人可以決定要用什麼封面.)

世界上不同文化對於書本的美感要求不盡相同,差異關乎生成的紙質,印刷方式,當然也包含當地的閱讀習慣.在工業革命之前,我們無法想像一本書的製作 過程有多麼緩慢,文字的力量加乘在紙張及裝幀手法之中而更顯珍貴.而現今,手工裝幀的技藝幾乎讓渡給機器,加快了速度,增加了數量,卻也減少了不同文化對 於書本製作的美感差異.或許我們更無法想像的是,以工業和科技著稱的德國,他們的中學生在學校當中,必定要學習的其中一項傳統工藝,就是製作手工書.(另 一項是咕咕鐘)先進工業國家,同時也帶著傳統文化一併前進啊.

製本匠人-有所思,有一次對出現在畫冊裡的一款獨特裝幀設計念念不忘,苦思多日其製作方法,試了多種方法,還寫信去德國詢問原創者,願不願意傳授該 款設計最後的結繩方式...最後,在德國製本家親眼看到有所思摸索而成的完整作品時,不禁莞爾的說:我教你吧! 這時候,就會讓我想起侯文詠先生說過一句話: 認真,是拚不過迷戀.

令人高興的是,台灣有這樣的匠藝存在...

忠銘 寫於2013書展前

 

關注焦點

技術提供:Blogger.

324FB